京ICP备2022018928号-30 投诉举报:315 541 185@qq.com
石棉县法院安顺法庭
石棉县安顺场镇位于大渡河中游南岸,是太平天国将领翼王石达开率领部队全军覆灭的地方,也是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战役获得胜利的革命纪念地,故后人称这里为“翼王悲剧地,红军胜利场”,这里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壮丽的篇章,也为当地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。
(资料图)
石棉县法院安顺法庭位于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旁,红军“信仰坚定、团结同心、激流勇进”的“勇士精神”时刻熏陶着安顺法庭的干警们,鼓舞他们在新时代司法为民路上担当作为。今年以来,安顺法庭以“枫桥式人民法庭”创建为契机,将“枫桥经验”和强渡大渡河“勇士精神”融合凝练,推出“枫渡”法庭文化品牌,并在该品牌下创设“枫渡·和合工坊”等文化产品,不断延伸解纷触角,完善“一窗受理”调解机制,做实纠纷源头预防化解,实现从“化讼止争”到“少讼无讼”,以一河新“枫”,守一方安宁。
纠纷化解出新招“一窗受理”机制显成效
安顺法庭作为全省首个青年法庭,干警队伍平均年龄29.1岁,在工作中,他们充分发挥青年人朝气蓬勃、头脑灵活的特点,用别“Young”新招实招化解矛盾纠纷。
记者了解到,安顺法庭青年干警们积极推动“一窗受理”机制落地落实,该机制是以“人民调解协作机制”为中心,整合资源培育专业调解团队,前移诉讼服务窗口,优化流程让矛盾纠纷调解更加便民。“一窗受理”机制推出后,纠纷通过各乡镇司法所或者人民法庭便可直接受理,然后统一进行派发,当事人从申请到对接调解员只需 1个工作日即可完成。
“这钱追了快一年,对方又在江苏。”今年4月3日,小水工业园区内某材料公司负责人李某拿着《受理通知书》找到调解员,原来,材料公司与江苏的张某有生意往来,后发现公司多付了对方20万元。此后,李某多次向张某催讨,张某却始终没有退款,该公司遂将张某诉至法院。受案后,承办法官李永鑫和调解员多次联系张某,向其分析利弊,张某最终同意协商退款。
此次纠纷的成功调解,是安顺法庭实施“一窗受理”机制后,促进高效解纷的一个缩影。据悉,自2020年以来,该庭民商事收案数逐年下降,2023年收案数较2020年同期降幅22.27%,诉源治理成效明显。2023年,安顺法庭获评“雅安市青年文明号”。
点面结合打造“工坊”不断提升纠纷化解效能
“为这钱吵了10多年,感谢安顺法庭法官给我们做了个了结。”前不久,在安顺法庭“枫渡·和合工坊”内,当事人阿木两兄弟向法官和调解员表示感谢,两人持续10多年的纷争在法官和调解员的努力下圆满画上了句号。
“枫渡·和合工坊”是该法庭纠纷化解的又一法宝,名称源于该院“枫渡”品牌,“和”蕴含着民族和谐、民族大团结之意;“合”代表了众人合力的意思;“工坊”则是体现了干警们做矛盾高水平化解“司法工匠”的追求。
近年来,安顺法庭紧抓“统筹于面,着眼于点”工作理念,积极推动辖区内“枫渡·和合工坊”的建立和推广。在面上,通过以“党建+业务”双螺旋党建模式为引领,与县委政法委、县司法局、各村社联合,在辖区5个村民活动室挂牌“枫渡·和合工坊”,构建“两庭8站点”全覆盖司法便民服务格局。在点上,依托“三官一律一员”下基层制度,运用“村民点单、‘和合工坊’接单、调解组织派单、法庭验单、群众评单”的“五单”工作法,纵向联动四级调解委员会,横向联动10个专业化行业纠纷调解委员会,集约人民调解员、网格员、彝族“德古”、藏族“路吉达克”等有生力量300余人,切实做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、解决在萌芽。
自2022年以来,安顺法庭共开展调解培训18次,参与指导调解212件次,化解矛盾纠纷569件。
为隐患“把脉开方”从源头预防矛盾纠纷
安顺法庭辖区内的新民藏族彝族乡是远近闻名的“黄果柑之乡”。2022年3月,正值黄果柑成熟上市的时期,该乡的黄果柑通过各种渠道销往全国各地,本应高兴的果农老冯却满脸愁容。原来,因人手不足,老冯雇佣同村谭某帮忙采摘,不曾想,谭某在干活时不慎从树上跌落受伤,构成九级伤残。这样的纠纷责任在谁?该赔多少?双方协商不下,谭某便将老冯诉至法院。
安顺法庭审理认为,谭某受伤当日正值雨季,树干湿滑,且谭某长期从事相关工作,应具备基本风险意识,对自身的采摘安全负主要责任,而老冯作为雇主,没有搭建采摘支架,也未尽到安全提示义务,应负次要责任。在办理此案的同时,一份司法建议从安顺法庭发往了辖区内各乡镇黄果柑种植村,建议各村引入保险机制,加强安全宣传教育等,随后,这一建议得到了各乡镇政府的重视和采纳,效果甚佳,今年辖区内农产品纠纷从以往的上百件下降至10余件。
据悉,安顺法庭聚焦案件审执中反映出的问题和隐患,将力量聚焦“引导”和“疏导”两端,及时“把脉开方”,从源头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。从2022年至今,共发出司法建议3份,回复率达100%,有效将矛盾纠纷由事后化解转向事前预防。
石棉法院安顺法庭的青年干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不断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新需求,吸纳“和合文化”的治理智慧,将无讼少讼理念植入基层社会治理,推动纠纷化解在基层,他们用青春赓续红色血脉,用汗水和智慧在大渡河畔绘就别“young”“枫”景。
杨永杰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杨棕贤 文/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