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ICP备2022018928号-30 投诉举报:315 541 185@qq.com
化解“小矛盾” 构筑“大和谐”
(资料图)
——柘荣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构建“2+12348”联调联处模式
□本网记者 黄锡顺 王淇锋
“有事找警察”是群众的广泛共识。部分报警电话只是一些“小矛盾”,不符合接警范围,但还是要求民警上门干预,增加了基层民警的出警率,浪费了保障公共安全的警力资源。
如何有效避免警力资源浪费?2022年,柘荣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充分发挥“两队一室”警务模式改革效能,联合柘荣县司法局围绕“148”品牌创建,落实公调对接,充分发挥办案队民警的法律威慑力、社区民警辖区情况熟和人民调解员的调解优势,形成“2+12348”联调联处新模式,让群众与人民调解员实现精准对接,在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,有效避免了警力资源浪费。
联调联处,为民警“减负”
“喂,110吗,我们这儿有人正在吵架,能不能过来处理一下?”
“这属于矛盾纠纷事件,我们一会就带专职人民调解员上门进行调解。”
……
不久前,城关派出所民警接到一个矛盾纠纷类警情,在民警和专职人民调解员的联合调解下,及时促成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,避免了矛盾升级。
上述案例是城关派出所建立“2+12348”联调联处模式以来,民警和专职人民调解员联合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日常。
“城关派出所每日警情约20起,民警根据接警实际情况,将涉及医患纠纷、邻里纠纷、家庭成员纠纷、婚恋纠纷4类纠纷事项流转给驻所专职调解员。”城关派出所所长陈凌介绍,驻所专职调解员以法律素养高、善做群众工作的法院退休老庭长陆秀容为负责人,不仅将许多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,还切实为民警“减负”,有效缓解警力不足问题。
今年以来,依托“2+12348”联调联处模式,城关派出所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64起,调解成功率100%,协议履行率100%,未发生一件因调处不及时导致的民转刑和上访事件。对于无法当场履行的调解协议,派出所联系法院予以司法确认,赋予调解协议书强制执行力,让纠纷当事人吃下“定心丸”。
刚柔并济,促案结事了
为提高纠纷的调解效率和成功率,民警和驻所专职人民调解员总结出以“法理、道理、情理、俗理”为核心的“四理”调解法,把民警执法的“刚”和人民调解的“柔”融入调解工作中,切实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“第一道防线”。
“我前夫在网上多次对我和家人进行人身威胁,请帮帮我……”5月5日,城关派出所接到林女士报警。民警为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,并未轻易对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罚,而是第一时间与驻所专职调解员密切配合,分工协作,分别与双方当事人取得联系。
经了解,林女士和其前夫的矛盾根源来自婚后财产分配问题。林女士表示,房产证虽然登记两个人的名字,但主要是自己出资建房,其前夫并没有出钱,而且离婚后其前夫没有按协议定期支付孩子抚养费。林女士前夫则表示,是其出钱盖的房子,孩子的抚养费有陆续支付。
为破解僵局,办案民警、社区民警和调解员运用“四理”调解法,从情理法的角度多次组织双方当事人开展调解,逐渐解开双方当事人心中的郁结,历时21天,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。
线上调解,纠纷“云”化解
城关派出所把社区警务与“互联网+”有机结合,推出集“微服务、微宣传、微防范、微管理、微调解”为一体的五微“警务模式”,建立“网上警务调解室”,让辖区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化解矛盾纠纷。
日常工作中,社区民警通过走访加入辖区微信校园班级群、小区业主群、行业管理群、乡贤亲朋群等,搭建起警民“零距离”沟通新桥梁。社区民警通过微信群发现矛盾纠纷时,第一时间组织驻所专职人民调解员介入调解,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中,避免产生更大的摩擦。
6月4日,城关派出所接到辖区群众胡女士报警称:其与丈夫江先生因琐事发生口角,继而发生肢体冲突,请求民警帮忙调解。接警后,民警第一时间通过电话联系江先生了解事情前因后果,并得知江先生已出县无法当面参加调解。
为尽快化解纠纷,民警将夫妻二人和驻所专职人民调解员邀请到“网上警务调解室”微信群内,通过视频通话的方式,调解两人之间的矛盾纠纷。在民警和调解员耐心调解下,双方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,达成和解。事后胡女士对民警高效快捷的调解服务表示了感谢。